謝謝呈穎媽媽提醒,小朋友上合作社買小玩具,明天會再加強宣導,不要亂買東西。
孩子很喜歡自己買東西的感覺,決定權在自己手上,沒有大人在旁邊囉唆,但是他們要學會禁得起誘惑,再怎麼喜歡自作主張亂買,還要學會管理自己的零用錢,學會存錢,他們還有很多事要學。
目前學校已經沒有設立合作社,但校外還有便利商店,所以我們一起提醒孩子,怎樣用錢。
謝謝呈穎媽媽提醒,小朋友上合作社買小玩具,明天會再加強宣導,不要亂買東西。
孩子很喜歡自己買東西的感覺,決定權在自己手上,沒有大人在旁邊囉唆,但是他們要學會禁得起誘惑,再怎麼喜歡自作主張亂買,還要學會管理自己的零用錢,學會存錢,他們還有很多事要學。
目前學校已經沒有設立合作社,但校外還有便利商店,所以我們一起提醒孩子,怎樣用錢。
孩子其實有很多大人覺得簡單的詞不懂,所以看電視時或看書時,可以跟他們解釋聽到的詞語,如果孩子反應快,可以請他們解說或造一個句子。
孩子在寫社會科、生活科或自然考卷時最明顯,平常講課他們聽得懂,用問的也可以回答,但是寫成文字敘述他們就沒辦法,這是因為有太多詞不懂,所以低年級的各科及中年級的社會、自然、數學應用題,考不好很多都是因為國語程度不好,考卷不能只念三遍或抄三遍,要一個詞一個詞解釋,請家長如果有時間,平時多跟孩子說明一些簡單的事物,對他們很有幫助。
打預防針的相關問題
護士阿姨說預防針分兩階段,家長們開學交的預防接種影印本,是學齡前的部份,昨天發下的是上小學之後要追加的預防針。
昨天發下的預防接種同意書,請家長一次簽完,並非一次打完,每次打針前會通知家長。
如果孩子有固定的醫生,或打針有特殊反應者,可以由家長帶至醫院打針,不一定要在學校打。
若有問題再與我聯絡。
------------------------------------------------------------------------------------------------------------------
本週四打預防針,明天護士阿姨會發通知單,若有身體不適的小朋友,當天告訴老師及護士阿姨不要打針。
感冒不能打針。
大部分的人都很勇敢,沒有哭哭。
打完隔天,很多人手酸,對不起啦,老師忘記了,上數學課,練習分左右,還請你們舉左手。
等護士阿姨發補打通知單,再請家長帶孩子去醫院補打。
有些孩子需要抓住,所以護士阿姨很辛苦。
護士阿姨已發下視力不佳通知
分類:106公布欄...
2006/10/09 09:44
收到通知單的小朋友,請家長帶至眼科檢查,早期發現問題,早期治療。
點散朣劑,會畏光,盡量留在室內,外出可帶帽子。
目前已有好幾個小朋友交回條,視力真的很差,有的已經一兩百度,需要在學校點散朣劑的小朋友,記得找我。
視力不良的孩子,我會盡量把座位安排在前面,黑板的字寫大一點。
健康檢查
分類:106公布欄...
2006/11/20 19:47
今天健康檢查
疝氣 脊椎 蛀牙 聽力 色盲等
蛀牙情況較嚴重,大家要勤刷牙
*****檢查結果******
語庭與子淵是健康寶寶。
視力上回已發過通知單,所以不用再去一次。
缺牙的小朋友,可以等牙齒自己長出來。
記得請家長簽名後交回來。
蠶豆症患者日常生活需注意的事項 |
蠶豆症目前雖然沒有治癒的方法,但因它早已列為新生兒例行篩檢項目之一,所以在台灣的蠶豆症患者通常出生後不久即已測知。因此,事實上只要在日常生活上多加注意,並不會為患者帶來多少困擾。茲舉需注意的事項如下:
1.看病用藥時,需主動告知醫師及藥師自己有蠶豆症,以免用到不該用的藥物。
2.絕不可隨意服藥,所有的藥物都應該經過醫師處方,才能保障自己的安全。
3.居家環境、衣櫥、廁所內避免使用樟腦丸。
4.受傷時或口腔唸珠菌感染時不要使用含有龍膽紫的藥水,如紫藥水。
5.避免吃蠶豆及其製品。
6.一但出現皮膚變黃、臉色蒼白、或茶色尿時,應立即送醫,尋求診治,不可延誤。蠶豆症介紹 http://home.pchome.com.tw/health/whchang/sheets/flavism.htm
電玩對腦部的影響很大,小孩還是少玩為妙,文中提到玩三顆小砂包就可以改善,小朋友可以試試。http://tw.myblog.yahoo.com/jw!kpa5P7mTHgQG4wGJmoI4/article?mid=1776
電玩型頭腦《Game Brain》
以下這篇文章是摘錄自吳欣芳小姐的「電玩型頭腦(Game Brain)」所凸顯的危機」一文,以科學的觀點來探討過度沉迷於電玩的青少年,對於社會的影響。
我先強調,我並不反對玩電玩,甚至把玩電玩當成適度的生活調劑是電子化社會的必然現象。但是,適度與適量(時間)才是最健康的。
日本自1983年任天堂遊戲推出後,小孩子們的玩耍方式也開始從戶外、群體逐漸走向室內、個人的模式。而青少年問題也是在這個年代開始急速增加。至今其犯罪率還在攀升,並且年齡層也有遞減的趨勢。然而,每一年代的青少年問題也有所不同,例如:80年代是「校園暴力」,90年代是「欺負弱小」、「自殺」、「拒絕上學」、「學級崩潰」、「青少年犯罪」等,而今天乃是「虐待嬰幼兒童」的件數正在上揚。
會造成犯罪的原因有千百種,其中社會情勢的變化和經濟狀況的惡化當然是不可抹滅的。不過,近十年來的犯罪形態已開始脫離以往為了生存、生活的模式,而多為「不順眼」、「煩燥」、「火大」、「不知不覺」、「誰都可以」等令人難以理解的理由,似乎喪失了人類原有的理性與情感。通常在許多雜誌、新聞、書籍中,針對社會問題的議題,大致上都在論述電玩、電視、電影的內容會對身心有不良影響。然而,最近出現了另一種可怕的看法──「電玩型頭腦」,進一步揭開近年來青少年問題之謎。
‧何謂「電玩型頭腦」?
佔大腦35%的前腦中有一個稱為「前額葉皮質區(Prefrontal Cortex)」的區域,它是對全身體發出命令的司令台。大概有人的拳頭那麼大,具有抑制〝本能〞的功能。通常與記憶、感情、團體的溝通、創造力、學習有關。貓、狗腦部並沒有這前額葉皮質區,在猴子的腦部也只有一小塊而已。若前額葉皮質區並不發達或有所損傷的話,行為就會像小孩子一樣,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因此也可以說是控制感情與犯罪的地方。當過於著迷電玩、手機簡訊、具刺激性的電影或錄影帶、電視時,這個司令台的功能就會降低,甚至停止作用,而這種腦部狀態就叫做「電玩型頭腦」。根據研究報告指出,電玩型頭腦的人會有容易發脾氣、攻擊性、無集中力、動作散漫、無羞恥心、過一天算一天、做事無精打采等特徵。
‧科學的驗證
而將這個狀態用科學的方式證明的是,日本大學研究所森昭雄教授與日本東北大學川島 隆太 教授。森教授是先開發簡易型的腦波測量器後,測量腦部在運作時會發出β波的腦波,來調查前額葉皮質區的運作。腦波可依其頻率分為四種──深睡中的δ波(0.5~3Hz),睡眠較淺或想睡時的θ波(3~8Hz),以及平靜狀態的α波(8~13Hz)和興奮狀態的β波(13~30Hz)。
森教授是因為在偶然測量人的腦波,尤其是老年人的腦波的類型時,湊巧發現與年輕人的腦波不同,而為了要調查老人痴呆與年輕人有何不同,就必須要將其數值化,所以才開發出這腦波測量器的。當測試性地把這儀器拿來測試該軟體開發部部門的8位員工與其他部門的職員時,發現該部門的員工β波比想像中的還低。在觀察他們的共作性質與生活作息後,得知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看著電腦畫面外,幾乎是不會跟任何人談話的一群。
‧四種類型的頭腦
接著森教授又測試大學生玩電玩時的腦波狀態,結果發現,有β波完全不會變的「標準型頭腦」、一旦玩電玩就會下降的「視覺型頭腦」、β波呈現不穩定狀態而上下移動的「半電玩型頭腦」和從一開始就很低的「電玩型頭腦」等四種類型。而這個β波相當低的類型竟與癡呆症病患的腦波走向是一模一樣的。以下就個別說明這四種類型的頭腦:
1.「標準型頭腦」──
幾乎沒有在玩電玩的人,β波經常高於α波,即使開始玩電腦兩波的強度也沒有什麼變化。特徵是做事非常有禮貌,學業成績多位於中上。
實驗結果:無太大改變
2. 「視覺型頭腦」──
很少玩電玩,但電視或錄影帶每天都會看1~2個小時的人。若不玩電玩就會恢復。學業成績與「標準型頭腦」相同,在中上的人較多。
實驗結果:平時α波與β波分明,不過開始玩TV遊戲後,β波開始下降。此表示, 頭腦的靈活性開始下降。
3.「半電玩型頭腦」──
一週3~4天,一次玩1~3小個時的人。玩電玩前α波與β波的強度大致一樣,然一旦開始玩電玩後,β波值急速降低,甚至低於α波。症狀有偶而會有小小的發飆、較多會讓人有依自我步調行事的印像、若與正在打電玩的他講話的話,也只會有「不要吵!」的回應而已。還有,日常生活上沒有什麼集中力,也常會忘東忘西。
實驗結果:即使沒在玩TV遊戲,α波與β波幾乎重疊在一起,已接近痴呆老人的腦波狀態。
4. 「電玩型頭腦」──
每天玩2~7個小時電玩,即使沒有玩電玩,β波值也常接近零,幾乎可以說前額葉皮質區是停止狀態。明顯的症狀有動不動就會發飆、平常都像是在發呆、集中力很低、常常忘記事情或東西、沒有時間觀念、不善於跟朋友交往,有經常不上學的傾向,學業成績多位於中下。而電玩型頭腦的人幾乎也知道自己有這些症狀。
實驗結果:α波與β波的狀態都很不穩定,甚至沒有玩TV遊戲時的β波比例還低於α波。很明顯地可以知道,平時的頭腦狀態是停止的。
*以上實驗結果來源:森昭雄森昭雄 『ゲーム脳の恐怖(恐怖的電玩腦) 』日本放送(廣播)出版協會(2002)
發現此四種類型的森教授,後來又進一步地對6~29歲的男女240人做實驗。結果240人中最多的竟是「半電玩型頭腦」(約佔40%)的人,其他三種大概各佔10~20%。很奇怪吧!這個數據與目前社會中被批評為無集中力、判斷力、耐性的青少年,以及與日俱增的青少年犯罪現象似乎有什麼關聯。
川島教授是利用正子斷層攝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與功能性磁核共振儀(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這兩種將腦部運作模式影像化的儀器,測試了數十人,以了解打電玩對人腦部的影響。而於2001年在英國發表「電玩對前額葉皮質區的發育完全沒有幫助,而長時間玩電玩會對腦部有不良影響」的研究結果。上述兩位教授的實驗方法雖然不同,但結果卻是一樣的。
‧電玩型頭腦與青少年問題的關係
每當發生兇殘的少年事件後,都會出現「電玩、電視、電影對身心造成不良影響」的輿論。1997年,發生在神戶,由國中三年級學生所犯下的連續殺人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一封內容為「遊戲開始嘍!鈍鈍的警察大人們,來阻止我看看,殺人讓我快樂的不得了ㄚ!」的挑戰信,跟國小學童土師淳的頭顱一起擺在中學的校門口,是這整個事件的開端。幾乎可以說是把遊戲直接搬到現實生活中,受電玩影響頗大的犯罪行為。
不過,即使沒有達到犯罪,電玩對年輕人的影響已在他們腦部深深地拓展開來。在『若無其事地在車內化妝的腦』(扶桑社)一書中論述前額葉皮質區與羞恥心的關係的北海道大學醫學部教授澤口俊之表示,近年來,沒有問題意識、只會等待指令、缺乏計畫能力等很明顯前額葉皮質區的功能失調的學生增多了。並更進一步地說明,若前額葉皮質區的功能失調,IQ(智能指數)也會跟著降低,因而造成工作效率不彰或無法持久,即使結了婚也會離婚,或者因無法適應社會環境,而走錯路、犯下罪刑等,無法過積極正面的生活。他認為這是經濟問題以外所面臨的另一種危機。
然而,不是每個電玩都會使β波降低。森教授在實驗中也嘗試了許多遊戲軟體。發現其中角色扮演遊戲會讓β波活躍,而多種角色扮演遊戲,如恐怖片等的驚險又恐怖的軟體是最能提高β波的活躍度。當森教授探討其原因時,發現一般視覺所收到的訊息都會經過視丘,到後腦的視覺區(the Cortical Visual Area)再傳至扁桃腺(amygdala)產生興奮狀態的路線,在玩這種遊戲時,則是和在爭鬥或逃難等下等動物的反應行為一樣,直接從視丘傳到扁桃腺,也是當人發怒時的路線。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雖然在遊戲中逃躲或砍殺敵方,但這個行為會烙印在記憶中樞的「海馬」中。因此,若在現實生活中發生類似情形時,就會產生異常的行為或引起內心的恐懼。
‧可以拯救?如何預防?
森教授從以上實驗認為,TV遊戲只是讓視覺與運動神經間活絡,而漏掉了思考的動作;如果長時間玩電玩的話,前額葉皮質區的功能會慢慢降低;已經習慣來自電視等的視覺刺激的人(視覺型頭腦)容易轉移到電玩型頭腦去。
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如果能控制玩電玩、打電腦、看電視的時間,並增加與人溝通的時間,玩能使眼、鼻、口、耳、手腳五種感官健全發育的大地遊戲、團體遊戲的話,應該可以避免小孩或自己變成電玩型頭腦。
另外,森教授為了要更了解腦部情形,實施了一些實驗,並發現有趣的事。
一個就是,森教授在嘗試各種電玩遊戲中發現可以使β波上升的軟體。其中是在上述也說明過會引起恐懼感的遊戲。而另一個則是會運用到全身的跳舞機〈dance game〉。這不僅是因為刺激到視覺而已,也是因為全身運動而影響到腦的關係。雖然,正在玩的時候數值還是會降低,不過由於運動,血液循環變得比較好,而隨著頭腦的血液也變的較為流暢,所以玩完之後β波也就提升了。
其實是棒球也好,足球也好,在做瞬間的判斷或集中的剎那β波也會上升。而流汗有使心情清爽、解除壓力的效果也是眾所皆知的事情。全身運動除了能使前額葉皮質區活躍外,也能刺激骨頭,促進發育,以及也會適度地刺激呼吸、循環系統。不過,在森教授的實驗結果中也指出,運動對已成為電玩型頭腦的人是無效的。
不過不用害怕。另一個發現則是可使電玩型頭腦的人恢復到正常!那就是擲小沙包遊戲。森教授指導玩TV遊戲歷有十餘年的電玩型頭腦的大學三年級生,每天玩三顆小沙包5分鐘、進行兩個星期後,發現前額葉皮質區的β波的程度有改善的跡象。這是因為擲小沙包需要高度的集中力,擲小沙包時三個小沙包要以何種順序丟上,其次又要以哪一隻手接等,前額葉皮質區必須擅用到眼睛與手的觸覺。要思考時間、位置,皮膚受到刺激也要將情報傳到感覺區。
小沙包很容易玩,且可以使正腎上腺素(noradrenaline)神經系統和多巴胺(dopamine)神經系統運作,並活躍額葉〈the frontal lobe〉至後腦葉的廣範圍的聯合神經迴路,是最好的方法。然而這並不能代表玩一小時的擲小沙包就可以玩TV遊戲。因為玩電玩時會使腦機能降低。
除此之外,東北大學未來科學技術共同研究中心的川島 隆太 教授也曾發表一項「讀、寫、計算」等的基礎學習,能鍛練前額葉皮質區,並使腦部活潑起來。
可是,最重要的還是對嬰幼兒的教育,因為人腦的神經元會因環境及教育方式而大大的不同。嬰兒時期的腦神經迴路還沒有完全形成,所以看不清楚東西也無法思考。不過他們對周圍重複的聲音會有反應。而小孩子會收集任何資訊。因此,若把電視或收音機放任撥放的話,其實會造成小孩子的資訊氾濫,反而不好,所以父母不能因為沒有時間帶小孩就放任小孩看電視。還有一些熱心的家長會給還在爬行的小孩看教學錄影帶也是不適當的,因為在這年齡層的小孩只會看到畫面的影子在晃來晃去而已,最後父母也只是掉入自我滿足的境界,毫無意義。相反地,因缺少與父母溝通,習慣浸泡在電視前,導致語言能力發育遲緩。而一旦語言能力發育遲緩,就會影響到表達自己意思,聽別人的話來作判斷的「思考能力」。幼兒時期的教育最好還是以說說童話、傳記、神話等故事,來培育他們的心靈成長,並增進父母與小孩的溝通。
也就是說,與父母、群體間的互動是最重要的。時?利?教授所著的『??人間〈腦與人〉』也強調母子/父子間的肢體交流與牽著手教導的重要性。當有恐懼感與不安時,人的交感神經就會興奮且分泌副腎上腺皮質素〈adrenal cortical hormone〉。而這兩個因子會抑制成長激素的分泌。因為副腎上腺皮質素正好跟成長激素想反,會降低細胞的各種反應,而交感神經的興奮會抑制消化系統的運作、消化液的分泌,結果妨礙了營養的吸收,小孩無法正常成長。曾經有一項對老鼠的實驗,把一隻老鼠與其他老鼠隔離,看看牠對被孤立的環境的反應。結果,過了數週後,老鼠開始出現焦燥的情形,性格也變得比較凶暴等情緒不穩的現象,並且內臟也出現萎縮或腫大的異狀。而同樣的狀況在猴子的實驗也有發現。這是因為動物本能的群體欲沒有被滿足的關係吧!人也是一樣,不然就不會害怕因沒有看某些節目、玩某些遊戲等而無法打入同學、朋友的圈子,落後別人而被孤立。滿足群體欲的方法在乳幼兒時期,尤其是嬰兒時期,來自父母的撫摸等的肌膚、肢體的互動是最有效的。因為在那霎那間,他們能感受到夥伴的存在。這也是為什麼嬰兒緊貼於母親的懷裡時是最安祥的!
‧結論
由此可見,至今,對電視、電影、電玩等內容問題的輿論也慢慢轉移到「如何看」、「如何玩」、「如何使用」上。
上述森教授的實驗也說明了,在TV遊戲中,所收到刺激訊息透過視覺神經後,不經過前額葉皮質區,直接傳到雙手去做反應。因此,長時間又長期如此下來,前額葉皮質區自然而然地不會發達,反而萎縮,導致電玩型頭腦的現象。從動物實驗也可以知道環境對腦部發育有很大的影響。而這個環境必須是具雙向性的刺激才能達到效果,不是來自單向的、單方面的刺激。也就是說,避免變成電玩型頭腦,最好是與父母、家人、朋友的溝通、聊天或爬山等戶外活動。更不用說,對腦部正在發育的嬰幼兒,以及8~10歲的小朋友了。
除此之外,談到電視、手機等電器用品,不得不讓人聯想到前陣子也成為國內熱門話題之一的「電磁波」問題。2001年6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所屬國際癌症研究協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於法國發表50~60Hz對人體具有至癌的可能性。而也有學者認為人的的松果體(Pineal body)會對電磁變化反應敏感。這個松果體所分泌的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serotonin)也是控制感情、情緒的重要物質。據說松果體一旦受到電磁波的干擾,血清素的分泌量就會因松果體的過度敏感反應而被抑制。其他除血清素以外,還有與緊張、憤怒等情緒控制相關,並會使血壓上升等的「多巴胺」(dopamine),以及控制呼吸、調節免疫系統、抑制癌症發生的「黑激素」(melatonin)等分泌物也會受電磁波的影響。而腦或體內的血清素一旦減少就會造成憂鬱狀態,引起精神異常,最壞時還會導致自殺(美國Robert Becker博士的報告)。
雖然還沒有電視、電玩等對腦部的直接影響,以及電磁波影響身體更具體明確的報告或資料,但是以上實驗結果和理論還是值得我們注意的。國內的IT風並不輸給那些先進國家,人人至少也有一支手機、一台電腦。沉迷於網咖交朋友、打線上遊戲的更不用說。家長因為愛子心切,早早就把小孩送進電腦補習班或有電腦課程的安親班,而為了生意,幼稚園也推出電腦教育課程。電子化社會的確帶給我們方便的生活,未來電腦更是在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過,若忽視了人纇的發育過程、結構及功能,而沒有適當地去調整運用的話,即使這些電子通訊儀器帶給我們許多方便,但是所謂的憂鬱症等文明病,也必定會隨之而來的。更何況,無論日本或我國,在報章雜誌上都能看到對近年來年輕學子們的擔憂。容易發怒、攻擊性強、無集中力、無羞恥心、無創新力、動作散漫、不會思考等字眼,幾乎已成為用來形容青少年的共通語言了。然而,青少年,當然還包括嬰幼兒,都是社會、國家、世界未來的棟樑。如果沒有好好運用人體的自然機能結構,妥善地教導、照顧、因應他們的問題的話,那必定會帶來比經濟問題還要可怕的毀滅性危機──「電玩型頭腦」的危機!
我學會了好些事:要與人分享、遊戲要公平、不要打人、物歸原處、收拾你自己弄亂的東西、不是你的東西不要拿、傷到別人要記得道歉、飯前洗手、便後沖水、熱餅乾和冰牛奶有益健康、生活要平衡、每天都要學點東西、想些事情、畫些圖、唱些歌、跳些舞、做點工作、玩點遊戲。
每天下午小睡片刻。出外時,注意交通,手拉手一起走。隨時注意生活中的驚異。還記得塑膠杯裡的小小種子?!根向下紮、葉子卻往上長。沒有人真的明白這是什麼道理,但我們卻也都像這樣長大的。
金魚、天竺鼠、小白鼠,還有塑膠杯裡的種子,這些都會死去,而我們也是。
記住學識字的圖畫書裡,那個你第一個學會、也是最大的字:「仔細看(Look)」。所有你該知道的都可在這裡找到,處事的金科玉律、愛、衛生常識、生態學、政治學,還有健康的生活。
想想,要是我們全世界都在每天三點吃餅乾、喝牛奶,然後小睡片刻;或者我們有一條基本國際政策一要物歸原處、自己弄糟的自己收拾,那世界會變得多美啊!而且,不論你年紀有多大,外出的時候,最好還是跟人手牽手,一起走。
(原文刊載於1986年9月17日堪薩斯市時報,作者為美國華盛頓一教會名譽牧師;譯文刊載於成長幼教季刊39期34頁)
本文引用網址http://blog.sina.com.tw/joyschool/article.php?pbgid=25721&entryid=65552
親職教養資源網
來自國小老師之建議-
上小學前可以先做的事有:
1. 自助能力的培養-練習綁鞋帶、穿脫衣服、保管自己的書本、物品....。
2. 團體生活的適應-能配合學校作息時間、遵守生活常規、尊重團體...。
3. 人際關係-怎麼與同學相處、練習與人分享。
4. 大量的閱讀-讓孩子保持學習之興趣,在閱讀中領略文字之美、文章的情境,為作文奠定基礎。
5. 握筆能力的培養-培養看黑板、描寫的能力,以方便抄寫家庭連絡本。
6. 注音符號不一定要先跑,有些孩子先學習注音符號,在國小上課時專心度會較不集中。
7. 若在外面上才藝課程(如數學..),版本儘量不要與學校上課用的相同。
8. 有問題多與學校、老師聯絡,保持良好的溝通,有助於孩子在學校的學習行為。
9. 培養孩子自我情緒處理,有接受挫折之能力。
歷屆畢業生家長的經驗分享~
父母不應該把孩子交給老師就不管了,仍是要多陪伴孩子,走入一年級新鮮人的生活。實小老師說:「如果一個人活到70、80歲,他要寫字的機會長的很,不要急於一時。」
孩子從幼稚園畢業後,許多生活事物都要獨立面對、重新開始,爸爸、媽媽可以做的(或應該知道)的事情包括:
1. 學習態度比知識的學習更重要。
2. 注意孩子的功課,了解孩子是否有需要加強的地方。
3. 讓孩子先認識且知道數名、數量的結合,採漸進式的學習。
4. 預先熟悉即將進入小學的環境,了解教室、廁所的位置,熟悉老師,以同理心體諒老師,可以教孩子先認識座位周邊的同學,幫助他們建立人際關係。
5. 先看連絡簿,注意老師交待的事項。
6. 小學開學前二個星期,慢慢調整作息時間(早睡早起),由家長掌握、調整時間,要堅持原則。
7. 文具用品愈簡單愈好,不要有太多功能,以免孩子在上課時會玩。鉛筆以三角形的為佳,孩子較易握緊。
8. 寫作業的時間、位置宜固定。
9. 多講故事給孩子聽,可培養他的注意力。
10. 玩遊戲時,儘量不要打斷孩子,以免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11. 可在回家路上,多傾聽孩子說話,以同理心了解他,多一些互動。
12. 讀書、寫字時,家長儘量陪伴在旁。如遇太難寫的字,家長可拆開教導。
13. 培養孩子物歸原處的習慣。
14. 讓孩子練習自己承擔責任。
15. 花時間和老師連絡,一星期至少2次,了解是否有需要家長配合的地方。
【文章出處:及幼幼稚園94學年度畢業生家長座談會資料】
*注意小朋友的身心健全:
擁有健康身心的小朋友對於小學規律性的生活絕對有較高的適應力。在小朋友入學前幾個禮拜,可在家中先練習學校規律的作息時間,讓小朋友提前適應小學生活常規。家長對於小朋友的疫苗接種、預防注射記錄當保存完善,定期帶小朋友做基本健康檢查。
*培養小朋友的群性以及情緒的穩定性:
小朋友若是對自己有相當的自信心,才不會畏懼面臨新的學習環境。家長可以設計一些親子共樂的家庭活動,和小朋友分享今天發生最特別的事。鼓勵小朋友嘗試新事物,對於小朋友的特別表現要不吝給予讚美。教導小朋友如何適當表達心中情緒。另外,提醒小朋友在學校若一直覺得恐懼害怕,要記得和老師說。在家裡家長可適時培養小朋友的責任感,小朋友通常都喜歡當個開心的小幫手。在開學前後,邀請班上其他小朋友到家裡玩,一方面幫助小朋友結識新朋友,二方面讓小朋友在學校有共同話題。
*觀察小朋友的學習方式與特質:
家長可隨時問問小朋友在學校看到什麼?或做了什麼?以促進小朋友好奇心的滋長。讓小朋友了解有時候可以試著解答自己的問題。讓小朋友練習遵守學校的生活常規,在家中可試著讓小朋友練習「聽令行事」。
*注意小朋友的語言發展:
想讓小朋友成功適應小學生活,沒有比語言發展更重要的。而小朋友往往從日常生活經驗中,自然的學習使用語言,家長要記得常常和小朋友多聊聊天,許多新的字彙觀念就是這麼自然學來的。鼓勵小朋友分享一天當中發生有趣的或有意義的事,每天讀書給小朋友聽,讓他了解閱讀是件有趣又重要的事。
*讓小朋友多多了解他所處的世界:
鼓勵小朋友培養興趣,讓小朋友多多參與各種舉凡文化、藝術、歷史、社會活動以刺激小朋友發展新的興趣。當小朋友問為什麼?家長要記得常反問「你覺得為什麼?」這樣的回答可幫助家長了解小朋友的思想層面,也能讓家長做出適當的回應。
*多加了解學校的規範:
和級任老師談談你的期許,對於各種科目的內容以及學習標準多加留意。幫助小朋友事先防範可能發生的問題,例如:得自己單獨上洗手間,上課期間不能任意走動等等。家長可善用玩偶,在家中藉著角色扮演遊戲,讓小朋友體驗在學校可能面臨的問題,例如,在學校遇見新認識的小朋友和老師會是怎樣的情境。事先參觀學校,常常提醒自己雖然小朋友讀過幼稚園,有過團體生活,但小學對小朋友不論是智育群性各方面的要求都提昇很多。
■ 貼心小建議:
準備一個檔案夾,保存所有和學校聯繫的相關文獻。讓小朋友選擇自己的書包,在開學前一天事先造訪學校,確定小朋友上學的通勤方式,讓小朋友了解上課前、下課後的安排,參與家長會和其他學校活動,時時向小朋友灌輸對小學生活正面積極的想法。
最後,別忘了幫小朋友在第一天上課時照張像,紀念一下這個重要的時刻喔!
(文章來源:巧連智幼小銜接情報網
託大家的福,今天遇到貴人,我們教室的電風扇已經洗好了!超開心的。
每次換教室,最令我困擾的就是洗電風扇這件事,因為我不夠高,又沒膽,沒辦法自己拔下來洗,歷年來都是靠家長幫忙,志偉爸爸、賴駿媽媽、家柔媽媽,去年則是懇親會時,叙羽、森焜爸爸幫忙拆,一群媽媽們幫忙洗,真的很感謝家長們的協助,這是我唯一麻煩家長的事,真的很感謝大家。
星期天Eva搞太大,把窗戶拔下來洗,擦遮陽板時又被刮了好幾道傷口,因為教室有水龍頭,所以今天我用水管沖洗,剩下擦電燈、教室佈置等工作,還是雯心老師的動作比較快,已經完成準備工作,Eva也已準備收工了,不過我習慣慢慢做,做太快不符合我的風格。
感謝校長讓大家在學期末先搬老師的物品,整理工作才會這麼順利。
(100.8這兩年學校請人清裡電風扇)
有的孩子為了省錢買玩具,上網咖不吃早餐。
有些孩子買洋芋片及汽水當早餐,我會告訴孩子,早餐不要亂吃。
有些孩子為了玩具買羊奶,羊奶的玻璃瓶易碎危險。
早餐由家長準備或購買,對孩子最好。
盡量在八點以前吃完早餐。
一般教室並不大,視力正常坐在最後一排都應該看得很清楚,但到中年級已經很多人坐後面的位子看不清黑板的字,老師們一定會盡量幫他們調到前面的位置,可是如果視力不良人數過多,就很難調到大家都滿意,萬一較高的小朋友看不清楚,坐到前排,會擋到其他小朋友,也很傷腦筋,所以請寶貝們一定要好好保護自己的眼睛。
何時戴眼鏡呢?早期發現,點散瞳劑有效,這時要努力看醫生點藥,但是點散朣劑會畏光,有些家長會配平光變色片,讓孩子白天點散朣劑時戴,點藥水要記得跟老師說,如果下操場在陰涼的地方休息,可以不用下去升旗。
如果已經瞇著眼睛看,最好請教醫生是否要配眼鏡,否則上課完全看不見黑板的字,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孩子也越來越不專心。
想改善視力就不要趴在桌上寫字,及長時間近距離看電視。
有的小朋友以為戴眼鏡就沒事了,別高興的太早,有人照樣趴著寫字,惡習不改,度數增加的非常快速,這跟喉嚨長繭,手術之後如果沒改變說話發聲的方式,無法根治會再長繭是一樣的道理。
ps:眼鏡的保養方式,塑膠鏡片怕磨損,盡量不要擦,用洗碗精或肥皂洗淨後,再用面紙壓乾。
玻璃鏡片耐磨但易摔破。
最近有小朋友帶太陽眼鏡來學校玩,配戴深色鏡片瞳孔會放大,所以鏡片一定要防紫外線才不會傷害眼睛,透明鏡片也有防紫外線的,可以將家中的深色鏡片拿去眼鏡行測試,戴起來比較安心,追求時尚的同時也不要忘了照顧眼睛的健康。
有空帶孩子去逛逛吧
博物館集 台閩地區博物館美術館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museum/museum.htm#tpe_c
台北愛樂FM99.7,http://www.e-classical.com.tw/prtfamily/program/index.cfm
學流行音樂打歌,不斷放送,讓孩子熟悉,孩子適合聽兒童床邊故事,音樂塗鴉國。
DISCOVERY頻道 http://www.chinese.discovery.com/
書局、圖書館看書。
現在孩子都知道,發生家暴要打一一三報案,有些小孩還會威脅家長,如果打他,就要打113,所以我們也會敎小孩不能亂打這個電話。
由於孩子做了一堆爛事後,身為法定監護人的你,就要跟在後面收爛攤子,所以您有管教孩子的權利,但請不要把孩子打成斑馬或皮開肉綻,現在學校發現有孩子受傷一定要處理,如果情節重大,為了保護孩子一定要報社會局,即使校方知道這個孩子很欠打,規定就是要往上報,不是學校找麻煩,所以還是請家長們下手不要過重。
孩子做錯事,適當的處罰是必要的,讓他知道事情的嚴重性,處罰的方法有很多罰站、不能玩電腦、不能看電視.......都可以,打只是其中一種,如果一定要打,請打左手心肉多,不要打超過三下,如果三下不會痛或無效,多打也沒用,棍子選擇會痛但不傷骨頭最好,所以以前媽媽常用塑膠軟管,還有細細的竹子,其實將孩子打傷了,造成孩子行動不便或有內傷都不好,您也會很心疼,千萬不要在氣頭上動棍子
如果常常打小孩,孩子被打慣了,就不要再用打的方式了,再打也沒用,只是讓親子關係更糟罷了,有些孩子很懂事能跟他們講道理,千萬不要打他,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同,要採用不同的方法,管教小孩是門大學問,把孩子敎好,有正確的價值觀,長大之後自然問題少,不會惹大麻煩,家長們加油喔。
以前曾有學生打父母,因為是養子,爸媽年紀都五六十歲了,孩子不聽話,還打養父母,孩子打父母的情況如果嚴重,也要打113求助。
每個孩子的狀況不同,只要盡力就好,您跟孩子相處長長久久,請盡量跟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
尤其是成績好的小孩,盡量鼓勵他們,讓他們有繼續努力的動力,否則孩子到叛逆期,如果他放棄,您也拿他沒輒,要適時給予讚美,考完試看到孩子考九十九分,還是愁眉苦臉,實在很沒力。
有的孩子一上高年級或國中,考試成績比以前差就放棄不讀,請訓練孩子的挫折容忍度,他們看到低分通常會很想哭,這時應該鼓勵他們持續努力,堅持到最後。
如果您家的寶貝是少根筋,個性隨和,就可以盡量要求,如果是自我要求較高的小孩,容易鑽牛角尖,就要拉她一把,敎他不要要求完美,否則將來遇到挫折,容易出大問題,我們可不想看到類似建中資優生自殺之類事發生,我讀私立高中時,有兩個直升班同學,一個因為自我要求過高,一個因為哥哥姊姊太優秀,壓力過大,精神崩潰;也有人唸身體虛弱到去吊點滴,爸爸請老師勸小孩不要唸了,孩子的健康沒了,其他就變得不重要了。
最近聽到一個園區的工程師,他是家中的獨子,從小備受寵愛,讀完台大研究所,找到好工作,結婚生子,一生順遂,結果迷上特殊的宗教,要賣掉家產帶老婆小孩一起去修行,落得離婚收場,不管父母小孩,所以請家有優秀小孩的家長注意,有正確的人生觀,也很重要,如果走偏了,讀得再好都是惘然。
記得孩子表現好時要多鼓勵他,並適時幫助孩子紓解壓力。
今天聽Joe說,社會考卷有一題送分,他請孩子把考卷拿來加分,孩子居然說我不要加分,因為九十九分回家會被打得更慘,他寧願拿九十七分回家,大家敎書這麼多年沒遇過這種情況。
聽到有些小孩考不好,去安親班會被打,很心疼,因為學校不打小孩,所以送去給安親班打,安親班老師打沒事,學校老師打人,立刻到校反映。
這次月考有三個小朋友沒寫名字,下次拿到考卷要先寫上姓名。
還有人數學填充題,中間空兩格沒寫,考試時請多檢查幾遍,注意是否每一題都寫到,全部寫完再檢查,曾有學生邊寫邊檢查,最後考卷沒寫完。
平常小朋友在家中或在安親班做很多參考書的題目,但是社會題目出自課本、習作,沒有用參考書的題目,孩子因為敘述句沒見過,不熟悉題目,錯誤率就提高,所以請小朋友下次考試前的複習,先將課本讀熟,不要忙著做參考書、測驗卷。
國語科的改錯,明明出題老師有標明,每字一分,佔百分之十五,可是很多人只改出七個字,很多小孩不讀大題說明,以前還常發生,對的打勾,就是有人會打圈。國字錯太多的小朋友;要花時間多練習。
數學的應用題,文字敘述也與課本、參考書不同,所以孩子沒看過的就不會寫。
這當然又有兩派說法,有一派覺得各科要統整,數學還包含邏輯推論的能力,所以不應侷限於計算及課本的題目,上高年級、國中題目加深加難,孩子習慣九十、一百,分數突然下降,如果無法適應,會放棄數學。
小朋友的低年級成績幾乎都是九十分以的,很多家長孩子剛上中年級時不能接受孩子的成績不好,所以家長們也要調整,不見得要考一百分,其實早點發現孩子的問題比較好救,等上高年級就比較辛苦,有些家長甚至到孩子讀國中時才發現,他數學程度很差,可是在讀小學時成績很漂亮,所以家長們要了解孩子真實的程度,高分有時是假象。
老師們不會刁難學生,題目傾向中間偏易,出課外題爭議多,大部分老師走中間路線,跟學測基測一樣,因為課本簡單,所以考題不能出太難,當孩子課本習作練熟之後,家長可以自己買課外補充的難目給孩子做,數學題目多看多思考,把沒見過的當作挑戰,不要害怕,一定會有進步,簡單的題目重複做,還不如題目多樣,免得孩子遇到沒看過的不會思考。
另一派則是覺得題目太難,孩子會選擇放棄,所以應該給他們成就感,考試考他們平常學的,以及看過的題目,孩子還小考數學時,不要用他們不熟悉的句子,國語數學應該分開考,孩子將這幾個單元讀完,可以考到九十分,考太多沒看過的失去檢驗孩子學習狀況的意義,孩子覺得讀書沒用,怎麼讀都考不好,他可能會選擇放棄。
各有道理,又陷入兩難。
有些孩子可以挑戰難題,接受低分,有些孩子一遇挫折就倒了。
孩子分很多種,他們在同一班,不管怎麼做都有一部分的人不適應。
在學校不要喝含糖飲料,盡量喝白開水,學校有飲水機,教室有杯子,也可以自己帶杯子來,家人自製的飲料可以帶來學校喝,少喝汽水、紅茶、咖啡、奶茶......等,市售含糖飲料請在家裡喝,盡量不要帶到學校。可以用牛奶、優酪乳、豆漿、養樂多......等來取代含咖啡因及含糖飲料。
當孩子有發燒或運動流汗時再喝運動飲料,否則會增加腎臟負擔。
不要孩子喜歡什麼就給他什麼,愛他就不要讓他亂喝飲料。
每班或多或少都有不寫作業的孩子,有些是父母忙著工作,很晚回家,問他作業寫了沒,總是回答寫好了;有的家長在樓下做生意,孩子在樓上看電視,很晚才開始寫,父母還以為作業很多才寫得很晚;也有家長拿孩子沒辦法,孩子每天拖拖拉拉,明明只有一點點,可以邊寫邊完,寫到十一、二點;更慘的是不想寫到想盡辦法逃避,偷改、漏抄聯絡簿,只抄他想寫的,為了不寫功課而說謊欺騙,真的沒必要,遇到寫作業寫得很痛苦的孩子,通常都會和家長商量是否考慮不寫或寫少一點,怕孩子對讀書寫字越來越沒興趣,可是一般家長都不會同意,怕跟不上其他同學,一定要孩子跟大家一樣。
孩子有時候生病,或與家人出去,作業寫不完,只要在聯絡簿上註明,有空再補即可,這時不要堅持一定要做完,休息比較重要。
回家沒寫作業的學生,上課不能寫,所以通常都利用下課時間補,孩子沒下課是蠻可憐的,其實家長對孩子在家不寫功課這件事不重視,對老師們也沒什麼影響,但是就怕孩子程度越來越差,尤其是國字,沒練習一堆字不會寫,小學不多學些國字,各科都會受影響,國中讀不下去,中輟的機會就會增加,唉!這就是老師難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