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教室階層的課程,就是在教室實際進行的課程。中央地方學校課程,都是比較理想化的。
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將要教的東西盡量教完,一魚多吃是最好的。多年前師資班老師以告誡我們,永遠教不完,沒教的部份,樓上的老師會補,所以不要急。
我做的統整課程
做陀螺,如果是材料包已經壓印好圓的大小,軸也裁好長度,小孩只能學到穿孔,塗色、把紙形拿下來。
如果用實驗的設計,每個小孩用自己的材料可以做出不一樣的作品,學生會互相模仿學習,可發展出比較完整的課程、美勞教學的成功應在於每個小孩做的東西不一樣有創意。
用水瓶做美勞、荷葉自潔實驗、含羞草閉合(學生的發現)、打水仗。一個瓶子可以做很多活動,每個活動是不同的概念。
用菲菲麗娜繪本,講構圖、封面選擇、友誼的主題,一本書講很多概念,但要講好幾節課。這個部份因聽了吳敏而老師的課,發現在閱讀部份用迷你課程,小孩可以更多看不同的書,所以現在改成一本書有時只做一兩個概念指導,做了一部份的修正。
很多教一年級的老師說教久了程度會變差,但我反而是下一年級之後,設計了這些課程,透過省思才發現原來教書這麼有趣。
http://cyr.idv.tw/~teach/cou_tch/doc/SWOT_std.doc
http://ftp.bjes.tp.edu.tw/bj002/bjes/bj_4.htm
教師與學生在課程發展歷程中的處境
http://ir.lib.ntnu.edu.tw/retrieve/51334/ntnulib_ja_A0101_4801_133.pdf
(A)增權賦能(empowerment) (B)再概念化(re-conceptualization) (C)防範教師(teacher-proof) (D)再充實技能(re-skill)
.......................................
課程建構
http://academic.ed.ntnu.edu.tw/~scbc/txt/940416-1-qa.htm
http://tw.myblog.yahoo.com/gong-zhi/article?mid=29&next=28&l=f&fid=6&s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