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這幾年教學充滿矛盾,一方面可能因為學美術的關係,覺得在教學上變新把戲跟創作一樣能讓心情愉快,所以不斷地讓小孩玩創意(貼近小孩生活經驗的進步主義);但另一方面因為三重這一帶弱勢家庭多,小孩的國語數學基本能力不足(精粹主義),學測基測的題目又很難,為了讓小孩能跟上,考試複習一定要。
我在中間擺盪,現代教師難為。
原來在課程理論裡已討論多年,再次證明讀理論還是有必要,可以從中澄清一些觀念。
現在改成12年國教,也不知能撐多久,會不會又做沒幾年,又回到原點。我還是採取盡量兩者兼顧。
.............................................................
表意目標 小孩可以說出概念
過程模式
小孩說出很多方法再分類
•可以用心智圖檢核統整課程架構。
•統整的目標不明確?好像只是設計一些活動•
統整的課程的大小? .........................
精粹主義-要素主義 巴克來
六藝
進步主義
觀念論 是永恆的 樹是永恆的
實在論 會消失 樹是會死掉的 實事求是
社會進化
有機物進化
官能訓練說 遷移
相同要素說 有相同部件的字會自動遷移。打網球與打桌球。
每個小孩都有機會學到有價值的學習內容。
十二年國教後每個領域都同等價值。
...............................
學Log
工具價值-用得到的知識 - 節約原則
背景價值-邏輯訓練,訓練頭腦 - 浪費原則
...........................
理想-正式-知覺-運作-經驗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