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習共同體的推動原則」演講活動訊息

 
 

  1. 時間:101年12月1日(星期六)9時至12時。
  2. 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進修推廣學院1樓演講堂。
  3. 講者:孫于正教授(韓國學習共同體研究學會理事長)。
  4. 講題:「學習共同體的推動原則」。

今年最熱門的話題-學習共同體,研討會及研習最多,有興趣了解的老師,趁現在趕快參與,依照以前的經驗建構式數學研習、閱讀策略研習,一、兩年後研習就會減少。

 

不是桌子轉成小組,讓學生討論就是學習共同體,最難的在於怎樣把教科書轉化成學習問題,提出讓學生可以討論難易適中的問題。

 

教師的專業性對話 覾課,公開上課,韓國及台灣老師沒辨法克服心理障礙。

 

 

 

教案簡單化。只要寫出主題與流程及座位安排,檢討會不是檢討老師教得好不好,而關注學生學習,要觀察學生學習狀況。

 

 

 

觀課時分配老師到各組但不能干擾學生討論,可以用記錄單及攝影的方式記錄,重點拍學生,日本校長隨時帶攝影機拍老師的上課狀況。但現在台灣反對校長走察,在於很多校長跟家長一樣教學方面也是外行,看不懂老師在做什麼。

 

韓國教師評鑑實施多年,家長可進班評鑑老師,但家長不是專業,也衍生很多問題,對教學反而是種阻力。

 

推學習共同體,學校應尊重老師可做可不做,國高中同一個班有的老師做有的不做。

 

老師減少三分之一的講課,放下教的想法,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生學習才是重點,老師教(講解)不是最重要的, 教科書內容安親班已學過,老師要研究教科書,展現出教師專業,設計問題單讓學生解決 學習共同體發活動表格進行,把教科書內容制成表格,並比教科書內容難一點,學習單設計是最困雞的,教師對教科書要研究透徹,才能提出好問題。

 

允許學生提問,學生與學生之間要對話,學生能互相學習,老師聽學生的對話。活動式學習協同式,學生要傾聽, 表現(共有)學習結果分享。教得完嗎?如何評量? 坐位四人一組,男女混合,

 

 孫于正(韓國學習共同體研究學會理事長,韓國向日本學10年)認為國小低年級適合2人一組,佐藤學(推動30年) 三年級以上比較適合,台灣從今年開始部分學校實驗。

 

教師角色,確認小組是否有學習,傾聽學生的想法,協助釐清,並做整理, 如果有多組無法完成問題討論要回到課本講述 。

 

學習共同體出現不是老師教學技巧出問題,老師的教學技巧依然很好,但現在的小孩無法用以前的講述法學習,所以老師要改變自己 的想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zoea22 的頭像
    zoea22

    Zoe

    zoea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