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教室走察 10國小試辦 提升教師專業


2012/01/07自由時報


〔記者邱紹雯/台北報導〕台北市教育局首創「教室走察」制度,今年選定十所國小試辦,不定時由校長、教務主任或教師同儕進入班級進行教學觀察,每次三至五分鐘,提供老師精進教學的建議,協助專業成長,明年八月起將全面推廣至所有小學,也計畫向上延伸至國、高中。


台北市教育局國教科股長諶亦聰表示,長久以來教師專業自主,教室是封閉的,老師教學不習慣被觀看、監督,即使是每年的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也僅限於願意加入評鑑的學校及教師。


台北市教育局引進國外的「教室走察」方案,諶亦聰說,一天可能一至兩次、一週十次不等,由於每次走察時間三至五分鐘,鎖定教學、學生專注、班級經營、獎懲方式或如何協助特殊生等任一焦點觀察,透過檢核紀錄表記錄,每學期提供具體的回饋與建議,協助教師專業成長。


她強調,「教室走察」不涉及評鑑,主要讓老師習慣教室隨時打開、短暫性、經常性、有焦點的觀察,更能了解真實的教學情況,也與行政人員在「教室外」的巡堂不同;十所試辦小學分別為市教大附小、北投、東新、興雅、濱江、中山、華江、劍潭、萬大及明湖國小,七月將辦理成果發表會。


華江國小:會干擾上課


已開始試辦的華江國小校長胡慧宜說,不少教師反映走察方式「進來一下、馬上又走了」、「學生很難把校長當空氣」,會干擾上課,因而改採「教室外」的走察,同樣能達到效果;即將試辦的中山國小教務主任郭淑玲說,試辦初期老師應會抗拒,必 須先讓 老師放心「這並非監督」,並採漸進式。


 



教師會批 教育局學半套


2012/1/7自由時報


〔記者邱紹雯/台北報導〕台北市教育局要在國小校園首推教室走察制,提升教學品質。北市教師會理事長楊益風質疑,「僅五分鐘能看什麼?」批評是「假視導之名,行威權管理之實」,無法落實教師評鑑。


楊益風認為,教室走察的制度無非也是教師評鑑的一環,教師會不反對教師評鑑,但要確實落實評鑑,「僅入班看五分鐘,只是表達我有能力監視你。」


楊益風說,國外走察制度落實的兩個要件,包括由專業的人來做,走察者必須要比學校老師更具有教學效能;提供足夠的觀看時間,最少得一至兩節課,才能從中看出教學缺失。


他批評教育局只學半套,擔任走察者的校長及主任,擁有行政領導能力,卻未必有足夠的教學能力,不同專長領域間也不宜擔任,建議由資深的同領域教師擔任或由不同學校間互相訪視,且應延長每次入班觀察的時間。


 



教室走察 北市10國小下月試辦


 (2012/1/7國語日報)


諶淑婷/臺北報導


校長和主任入班聽課的「教室走察」制度,對教師來說是壓力還是提升能力的機會?臺北市教育局繼「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教學輔導教師」等措施後,二月將試辦推廣「教室走察」制度,希望精進教師班級經營教學能力,並改善教師與行政之間的互動。


國教科股長諶亦聰表示,國外教育機構最近流行「教室走察」,結合「走動式管理」和「非正式教學觀察」,由校長、主任或教師代表,進入班級進行短暫、經常性、有焦點的班級訪視,蒐集教學與學習資料後,再與上課教師進行省思會談,給予回饋和建議。


目前教育局選定北市教大附小、北投、東新、興雅、濱江、中山、華江、劍潭、萬大及明湖十所國小,從二月開始試辦「教室走察」。其中劍潭國小將教室走察訂為長期計畫,已設定好走察焦點,第一年是國語教學,接下來依序是數學、社會自然、藝能科教學。


對於有教師認為「教室走察」就像被監視教學,感到不便與困擾。校長陳錦蓮建議,實施學校要先與全校師生做好溝通,以免學生分心、教師反彈;參與走察制度的校長、主任和教師,也要先熟悉教學教材和重點。她說:「過去教師專業評鑑制度只讓教師夥伴參與,『教室走察』等於打開教室大門,讓主任和校長更了解教學狀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ea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