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學生使用電腦及上網、喜愛看電視字幕,香港學生在下課後,則傾向從事閱讀活動。


 


閱讀是孩子進入世界的一張門票,要讓他為興趣而閱讀


 


老師自己要看兒童文學,才能介紹適合的書籍給學生。


 


家長應該在家中準備一些適合孩子年齡的書。


 


學生吸收知識的管道多樣, 常挑戰 老師的能力,老師應多吸收新知。


 


偏鄉地區範圍大沒有書局,公立圖書館離住家遠,國小圖書館更顯重要。


 


有些書在某些階段應該要讀。


 


好的圖書館


提升學生及老師的資訊素養與學習技能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與習慣


建立多元的文化認同


 


資訊素養是一套知道自己需要什麼資訊、有能力找到資訊、評鑑資訊及有效使用資訊的地方。


 


資訊素養之目標在發展批判是理解及主動參與,資訊素養讓人可以具備批判及創意的能力。


 


統整:用自己的話講出來或寫出來。


 


閱讀是個人活動也是團體活動,但最終是屬於個人的活動,一定要自己讀,不能只做活動。


 


閱讀是圖書創作、插畫、出版、行銷的驅動力量。


 



 


高希均  閱讀救自己


現代人要把人提升成具有競爭力,具有生產力,具有高附加價值的人,救是要靠教育,這個橋樑就是靠認真讀書,靠大量閱讀。


 


世界上沒有一個現代國家,教育落後而經濟進步;世界上所有的文明社會,必然是一個愛閱讀的社會,自己閱讀、家庭閱讀、社區閱讀、國會議員也閱讀,媒體人也閱讀,有錢人也閱讀,每個人都是終身閱讀者。


 


激發孩子閱讀的因素


讀到偉大或他們有興趣的故事


有閱讀偶像及環境-家庭、學校、社會


同儕推薦


對閱讀有正向的知覺


 


 


 


 


管理書的人不要一直擔心掉書,書一定要再讀者之間流通。


 


 


新加坡政府把公共圖書館誠品化。我們何時能把圖書館誠品化?原來大家的想法都一樣,我也想把學校圖書館誠品化。


 


高雄市政府撥錢將小學圖書館搬到一樓,學校的中央位置,讓小朋友方便去圖書館,


 


我們圖書館的鐵門應可以改成玻璃門比較親民,但很浪費。我們圖書館的空間不足,所以也難有改善空間,我和白老師都覺得圖書館的桌子太大張,很佔空間,但搬走又沒地方放,很浪費,。


 


 


閱讀最終要會批判。


 


美國21世界的學習者標準(高中以前培養好這些能力)


使用科技取得各種資料,已見李批判思考和選取知識的能力


 


使用資訊,以得出結論、做出明治的決定和選取知識的能力。


 


分享知識、道德及多元參與民主社會的能力。


 


學生是被啟發的學習者,能找尋個人有興趣的資訊、參與社群討論,以追求個人及審美能力的成長。


 


學校圖書館的任務


 


大量閱讀


提供利用指導


跟教育者(其他老師)合作,台灣老師習慣自己教,所以九年一貫的協同教學也失敗。


 


圖書教師


 


教師:指導學生利用圖書館完成作業。


教學夥伴:合作教學、教師精進團體。


資訊專家:建立資料庫、網站、部落格。


行政管理者:規劃吸引人的空間,營造氛圍。(台灣鄉鎮圖書館改造,圖書館要放在學校的正中間,讓學生容易到達)


 


圖書館學校及閱讀的學校。


 


轉角遇到書


 


香港教育改革的中心思想就是教學生學會學習


學會學習的策略是


閱讀習慣的養成


資訊技能的應用


 


香港小學普設中央圖書館及圖書館主任


 


熱心的圖書教師


豐富多元的館藏: 美國更多,香港小學每年15萬的購書經費,每年都買書。


與教學結合的服務:跟各科結合。


現代化的設備:影音


閱讀氛圍的空間


 


香港的老師每週至少上30堂課,有人上50堂課(含夜間輔導課程),還要花時間討論課程,規劃課程,寒暑假要備課討論。


 


閱讀含中、英文圖書閱讀。


 


圖書課各級課題


中文閱讀策略


英文閱讀策略


 


香港與台灣小學圖書館推活動最大的差異


1.沒有跟課程結合


2.沒有科普書籍教學


3.沒有英文書籍閱讀教學(香港由閱讀教師及外籍


老師教學)


4.沒有制度如圖書教師。


 


香港高中看六本書作英文辯論比賽


 


國、高中:課外閱讀課內化


 


聖三一中學圖書館


課程為本、教學型圖書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zoea22 的頭像
    zoea22

    Zoe

    zoea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